微视频|开局之年第一课 总书记这样阐释中国式现代化
2023-03-24 07:36:53
来源:平台APP
推荐品牌:平台APP
截至12时,地方干部群众、人民解放军、武警、边防、消防共出动救援力量22400余人,动用机械设备130余台,共转移安置群众47520人。目前,当地正组织精干力量救援仍困在樟木、吉隆热索桥的近6000名受灾群众。


全公司经营利润同比下降7%至亿美元。


中国商务部网站22日晚间消息,11月22日,在李大大总理和东盟十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东盟十国部长分别代表中国政府与东盟十国政府,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正式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成果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关于修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项下部分协议的议定书》(简称《议定书》)。 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介绍说,《议定书》是我国在现有自贸区基础上完成的第一个升级协议,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是对原有协定的丰富、完善、补充和提升,体现了双方深化和拓展经贸合作关系的共同愿望和现实需求。 据介绍,《议定书》共500多页,内涵丰富。“现有的中国-东盟自贸区零关税已经覆盖了双方90%-95%税目的产品,货物贸易自由化水平很高。因此,双方在此次升级谈判中,主要通过升级原产地规则和贸易便利化措施,进一步促进双边货物贸易发展。”上述负责人说。 中国-东盟自贸区现有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以“区域价值百分比40%”为主,标准比较单一,原产地的认定也比较复杂。在这次升级谈判中,双方同意对46个章节的绝大部分工业品同时适用“4位税目改变”和“区域价值百分比40%”标准,涉及到3000多种产品,包括矿物、化工、木材纸制品、贱金属制品、纺织品和杂项制品等产品,其中有许多都是中国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品。这两种原产地标准,企业可自行选择适用,这将大大便利有关企业利用自贸区的优惠政策。 在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领域,中国-东盟自贸区相关协定原来未包含这方面的内容。这次升级谈判双方根据双方贸易情况的发展,纳入了相关内容。 在服务贸易领域,我国在集中工程、建筑工程、证券、旅行社和旅游经营者等部门做出改进承诺。东盟各国在商业、通讯、建筑、教育、环境、金融、旅游、运输等8个部门的约70个分部门向我做出更高水平的开放承诺。双方的具体改进措施包括扩大服务开放领域,允许对方设立独资或合资企业,放宽设立公司的股比限制,扩大经营范围,减少地域限制等。 在经济技术合作领域,双方同意在农业、渔业、林业、信息技术产业、旅游、交通、知识产权、人力资源开发、中小企业和环境等10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双方还同意为有关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提供资金等支持,推动更好地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协定。此外,考虑到电子商务对双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双方还同意将跨境电子商务合作这一新议题纳入《议定书》,通过加强信息交流以促进双方的贸易和投资。 《议定书》的达成和签署,将为双方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助力,加快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推动实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并将促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我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自贸区,于2002年开始实施“早期收获”,2010年全面建成。在自贸区各项优惠政策的促进下,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从2002年的548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4804亿美元,增长近9倍,双向投资从2003年的33.7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122亿美元,增长近4倍。目前,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累计相互投资已超过1500亿美元。 为进一步提高本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2013年10月,李大大总理在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倡议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2014年8月,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正式宣布启动升级谈判。经过4轮谈判,双方于近日就《议定书》内容达成一致。(记者 孙韶华)
* 特此声明
新华社内罗毕12月27日电(新华社记者 袁炳忠)2015年的中非关系在国际关系史上写下了最为辉煌的一页。 不久前刚刚结束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这一历史性盛会开启了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中非关系阔步迈向新的征程。 约翰内斯堡峰会是中非关系中名副其实的里程碑,它向世界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中非将携起手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推动中非关系全面发展。 从提议做强和夯实中非关系“五大支柱”,到宣布未来3年同非方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并提供总额600亿美元资金支持以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再到就中非友好合作提出5点建议,强调发展对非关系四个“不会改变”……中国以郑重承诺和切实行动,赋予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更为丰富和坚实的时代内涵。 2015年,是中非关系全面深化升级的一年。中非领导人在峰会上一致同意,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中非关系定位又一次飞跃。 这一新定位将推动中非合作全方位拓展,为双方开展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互利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这一新定位对双方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非盟今年年初通过了《2063年议程》,提出了非洲今后半个世纪的发展愿景。中非发展战略对接的一系列新举措,将推动中非合作全面升级。 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明上交流互鉴、安全上守望相助、国际事务中团结协作,做强和夯实这“五大支柱”,将为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实现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走过几百年的历史沧桑,中非明确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南非总统祖马充满期待地说:“在中国的大力支持下,非洲大陆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在峰会上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向中国表达“最诚挚、最深厚的感谢之情”。非洲各国领导人为中国帮助非洲实实在在的举措、诚心诚意的承诺而欢呼雀跃。 2015年,是中非关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今年适逢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5周年。这15年,是中非关系与合作蓬勃发展的15年,各领域务实合作突飞猛进,成果丰硕。 在政治方面,中非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更加巩固。中非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和配合,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 在经贸领域,中国连续6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2014年中非贸易额2200亿美元,是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启动时的22倍。中国对非投资存量超过300亿美元,是2000年论坛启动时的60倍,近年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 在产能合作方面,中国致力于帮助非洲破解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制约发展的难题。截至2015年9月,中国通过援助和融资在非洲已建和在建铁路5675公里、公路4507公里。中国中车的内燃动车组、机车、客车、货车、城轨等铁路车辆已经覆盖非洲29个国家,为非洲提供了近1万辆铁路车辆。 在人文领域,双方交往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强。除了在非洲援建各类学校,向非洲提供政府奖学金名额,举办面向非洲的多边和双边技术管理培训班和高官研修班等项目外,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喜欢前往非洲旅游,还有不少中国人选择扎根非洲,演绎出一段段动人的“爱情故事”。 目前,非洲正处于工业化初期,而中国已经在工业化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的发展经验可供非洲国家借鉴,中非合作恰逢其时。 中国始终是非洲发展进程的坚定参与者、支持者和推动者。祖马总统发自内心地说:“当中国来到非洲与我们合作的时候,我脑海里第一次开始憧憬非洲的未来,这是以前西方国家殖民非洲时我从来不敢想象的。”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非传统友谊为中非关系踏上新的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5年是中非关系走向新征程的元年。展望即将到来的2016年,在“真、实、亲、诚”对非工作四字方针的指引下,坚持“非洲提出,非洲同意,非洲主导”的原则,做强和夯实“五大支柱”,从非洲需要和现实出发,中非合作必将迈向崭新的天地。